2013年12月1日

【筷子】是人與神的橋樑














文 / Doco(王文萱) 【MIYABI日本傳統文化
圖 / J.infidel Su(蘇娟娟) 【午后的插畫】

小時候,家中似乎沒有針對「筷子」的拿法多做教育,我也用自創流派,拿了好多年。國小時,某天被班上男生無意的一句話,刺傷了心靈:「妳拿筷子的方式好奇怪喔!」
  
幼時的我,臉皮薄,可能受到不小打擊吧。也不知當時怎麼練的,總之自此之後,我便能正確地拿著筷子輕鬆夾起各式菜餚了。



到日本留學後,有機會接觸一些正式場合,好幾次心中不免暗暗心驚:「還好,小時候有練習正確的拿筷姿勢!」
  
茶道課起初的訓練是「當客人」,第一件挑戰,便是用筷子夾起面前盤中的和菓子。有些纖細柔軟的菓子,如果用錯誤的拿筷方式,不小心施加太多壓力,美麗的菓子頓時就變得奇形怪狀了。學了一陣子茶道之後,我們試做「炭點前」這項課題,是為了將爐中的炭依照固定方式排放好,以便讓炭火順利燃燒。過程中必須用長長的鐵筷,夾起沉重的炭塊,還要夾起不到數毫米輕薄的香木。並且遵照「利休百首歌」當中的教誨──拿取道具時必須「輕拿重放」──輕巧地夾起沉重炭塊、穩重地放置輕薄香木。這還真是挑戰筷子功的極限哪!
  
除了茶道之外,在禮儀作法的課程上,老師還教導了我一整套的「筷子禮儀」。「空箸」(將筷子伸到菜餚上卻不夾又收手)、「迷箸」(將筷子在各個碗盤上移動躊躇)、「淚箸」(一面夾著料理一面滴下湯汁)、「刺箸」(用筷子插著食物吃)……等等數十種禁忌,其實這些本應是筷子文化圈共通的禮儀作法,現今在台灣不常聽人談起,在日本卻是社會上判斷教養的證明。

筷子用起來規矩雖多,但日本有許多製作精細、材質又好的筷子,大多備有各種尺寸及形狀,適合各種掌形,還有各式精緻美麗的「筷架」,挑選筷子及筷架、使用筷子,成了一種享受。家中一般用的是木筷,黑檀、紫檀、檜木、杉木,材質也影響了重量及手感,上漆技法更讓筷子有了多樣變化。
  
此外,注重各種場合作法不同的日本,就連外食的免洗筷,也依形狀來分等級。最基本的免洗筷,方方正正,稱「丁六箸」,是一般便當會附上的。高級的稱「天削」,尾端削成斜面,是在值得慶賀的場合使用的。在祭神儀式、新年、祝賀典禮上使用的免洗筷,會用清淨的白木,前後兩邊都削成尖尖的模樣,是為了與神共食,人一側、神一側,藉以接受神所賜給人們的恩典。有趣的是,這類高級「免洗筷」用完即丟棄,並非為了節省洗碗成本、或是想簡單省事,而是表現出了日本民族尊崇潔淨的性格,而且能使用一次即拋的筷子,是最高級的奢侈。
  
了解了這些之後,筷子在我心中的地位及份量,更為重要了。用餐時多一份心思,想想如何把筷子使得優美漂亮、又能夾得俐落,每日的三餐,不再只是虛應故事地吃食而已呢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