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6日

【日本茶道】茶道中的季節感

本文連載於BIOS線上雜誌
【城市】專欄──【京都】

文 / 圖:Doco

使用於五至十月的「風爐」


來日本之前,從未曾對四季的變化如此敏銳,而在學習茶道前,更不曾對搭配季節性物品的「質感」這件事,感觸如此深刻。

日本比起台灣,四季分明,人們的生活像是配合著二十四節氣運轉似地,四月賞櫻、五月觀藤、六月待螢,七八月參加祭典、秋天賞楓、冬日觀雪,接著迎接正月年。什麼時節該有哪些行事、該搭配哪些物品應景,像是無形中有個規定似的,就算自己疏忽,也必定會被身旁環境所感染。


注重季節性的茶道,更是如此。茶道的季節,依煮鐵釜火爐不同來區分,大致可將一年分為二。五至十月,氣溫較高,使用「風爐」,十一至四月,較寒冷,則使用「」。「風爐」是放置在地上的,像個高架一樣把鐵釜架起,底下風爐中燒炭。「」則是在塌塌米砌出一塊,在地下燒炭,並把鐵釜放在地下煮,凹下去的一塊地,能夠把燒炭時的熱氣,團團圍住不外漏。其他的道具及作法,則因應著風爐,來做變化。例如喫茶時的主角「茶碗,除了依季節不同,上面的顏色及花樣各異之外,風爐的季節,天氣較熱,時常使用開口寬廣的「平茶碗」,幫助散熱迅速,的季節,則使用邊緣較高、底較深的「筒茶碗」,防止抹茶水溫下降。又如,風爐的季節,茶室中會使用漆器製的「香合」(收納「香」的附蓋小容器),的季節,天氣寒冷,則使用陶瓷器製的香合。仔細想來,原是因為木製漆器較薄且輕巧,避免在炎熱的夏天帶來累贅及負擔,而陶瓷器質感溫厚,能夠在冬天增添一筆暖意


酷似耶誕樹的和菓子。製作店家「老松」




堪稱精緻工藝的和菓子,更帶來了深刻的季節感。依照不同季節,和菓子的外型,可能是當月的植物花卉、或是象徵當令節日的造型,我就記得曾在十二月二十四日的茶道課中,嘗到了外型酷似一顆小小耶誕樹的和菓子。許多店家順應時代,推出耶誕菓子,誰說幾百年來傳承作法的茶道,會是食古不化呢?除了造型不同之外,夏天食用的菓子,許多使用葛粉製作,外表看來透明清涼,在沒有冷藏技術的古代,外型酷似冰塊的葛菓子,想必還真有望梅止渴的效果。







自從開始學習茶道後,我試著將課堂上這些對季節感的重視,帶入生活當中。我在不同季節,於家中點起不同味道的薰香,夏日清爽、冬日濃郁,或是在不同季節,購買當季時令的點心來享用。夏日喫茶時,我使用木質漆器杯,冬日啜飲加了牛奶的紅茶或可可,則使用陶瓷質感較為厚重的杯子。現代人使用冷氣、暖爐,雖然生活舒適了,卻失去、忽略了與大自然循環的互動。地球暖化、天氣異變的今日,我雖然不捨放棄現代人智慧結晶的冷氣及暖爐,卻也希望自己能夠如同茶道的固定作法一般,回歸自然原始,順應大自然的律動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哇!真好!
    曾看過森下典子寫的《日日是好日》一書。
    當時就非常感動!

    謝謝你的精彩分享!^___^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謝謝回應,能夠順應季節生活,似乎時間的流逝也不會那麼一成不變了。歡迎常過來看文章、分享意見 ^^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