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30日

用【茶碗】刷出一抹翠綠



文 / Doco(王文萱) 【MIYABI日本傳統文化
圖 / J.infidel Su(蘇娟娟) 【午后的插畫】

我手邊最鐘愛的茶碗,有著油亮的黑底、浮著茶綠色斑點。重量有些沉,比一般在茶道中所用的茶碗,尺寸大了些,碗底極深,用我的兩隻手掌還捧不盡。


在日本茶道當中,「茶碗」的地位何其重要。在茶席上,眾多的茶道具中,客人能夠拿在手中一再撫摸、以眼觀看、甚至以口近距離接觸的,就只有「茶碗」了。需要配合季節、配合茶席主題、配合客人身份,以茶碗設計一場精彩的「演出」。在茶席中擔任主人的,也得了解自己所備的這些茶碗,有著什麼樣的身世及來頭,以便向客人詳細說明。「鑑賞茶碗」是學習茶道時很重要的一門課題。
從前喫茶文化從中國傳進日本時,也將中國的美麗陶瓷器、各類藝術品及道具一同傳了過去,這些遠渡重洋而來的物品們被統稱為「唐物」。許多中國、朝鮮的「碗」,被茶道中作為「茶碗」來使用,日本各地也開始燒製陶瓷茶碗。相對於「唐物」,由朝鮮傳來的稱「高麗物」,日本製的則稱「和物」。
茶道當中有句著名的話:「一樂、二萩、三唐津」,指的是「和物」中,自古以來最受茶人們喜愛的茶碗三種類──京都的「樂燒茶碗、山口縣萩市的「萩燒茶碗、以及佐賀縣唐津市的「唐津燒茶碗。被列為座上賓的這三種茶碗,正訴說了茶道所追求的意境吧。尤其是名列第一的「樂燒茶碗,黑得油亮、質樸簡素,造型充滿了不規則及不定,我每每面對樂燒茶碗,左看右瞧,好似瞧見了什麼、又好似什麼都看不透,嗯,看來我離參透茶「道」的日子,還有一段距離。
不過若只是平常想在家中刷上一碗抹茶自娛,便不必如此大費周章。我曾見過茶店的抹茶教學,為了讓一般人在生活中親近抹茶,很貼心地表示「就拿家中現成的飯碗來刷茶吧!」的確,飲茶的本意就是在於調劑身心,若一心只拘泥於道具,反而綁手綁腳、本末倒置了。舀茶粉用的竹製茶杓,也可用小湯匙或量匙替代。不可或缺的道具,是刷茶用的竹製細刷「茶筅(ちゃせん,chasen)」,我雖然也聽過有人用咖啡奶泡器應急,但就算打出了「茶泡」,底下的茶粉還是有可能化得不均勻。至於主角茶碗呢,只要拿家中較深的碗,碗壁夠高,讓茶筅能夠在碗裡自由來去,茶水又不會輕易濺出即可。講究一點的,可以再準備一個小濾網,把茶粉濾過再打,會更容易化開。
接著,就可以開始享受刷茶樂趣了。先把約1.5克的抹茶粉放入碗裡,加入約60c.c.的90度熱水,用茶筅輕輕地把沉在碗底的茶粉挑開,再快速地上下來回刷打,等大部份茶粉都均勻化開了即可。雖然打出濃密泡沫能增加視覺效果及口感,但若刷打不出也無妨,事實上,也有不特意打出泡沫的茶道流派。喝茶前,記得讓口中有些甘甜味,若手邊沒有和菓子,甜度及口感密度高的糖果,也是很好的選擇。待口中的甘甜與抹茶的濃苦融為一體,味覺的厚度便完美無缺了。


對了,我最愛的這只「茶末綠釉」茶碗,其實是台灣陶藝家的作品,而作家原本是否為了當成「茶碗」而作,我也從未問過。只是在修習茶道的初期,偶然地見到這美麗的釉色,一見鍾情,忍不住帶回家收藏,當作茶碗,小心翼翼使用至今。將日常生活帶進茶道中修習,再將茶道帶回日常生活中反芻――我還未參透茶道之所以為「道」的原因,但現下的我所體會到的,大概就是如此心境吧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