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22日

【日本箏‧尺八】演奏樂器無國界──專訪「華之和音」

 




本文發表於Bios Monthly線上雜誌

文 / Doco(王文萱)






二〇一一年八月,筆者與兩位日本邦樂日本傳統音樂)演奏家,決定於九月,舉辦一場日本邦樂系列講座「華之和音」(Hana No Waon。與「華之和音」的兩位演奏家相處過程十分有趣,我們都喜歡戲稱自己是「跨國界馬戲團團員」──每個人都身兼多種樂器的演奏。
擔任日本箏徐宿玶,在成長過程中曾學習過鋼琴、小提琴、大提琴、大提琴、中國古箏,後來透過古琴的學習,感受到了如何以樂器「自我對話」,自此之後沉迷於人與樂器、與音樂的交流。現在雙修中國古箏及日本箏

相對於專精弦樂器的宿玶,擔任尺八的劉穎蓉,則是包辦了各種管樂器。從小受熱愛音樂的老爸影響,學習竹笛,另外還自修了簫、塤、巴烏,現今致力於竹笛、簫、尺八三項。據她所說,「只要看到管樂器,就會很認真拿起來吹幾下,不吹出聲音不罷休!」的確,在筆者慫恿之下,穎蓉最近甚至開始研究日本傳統戲劇所使用的「能管」!


也許因為這種奇妙且多元的音樂背景(包括筆者自己),與「華之和音」的兩位,在規劃活動內容時,大家的心態都顯得十分開放。音樂不只是限於演奏、聆聽,音樂可看、可唱、還可玩!於是,要怎麼讓「日本傳統音樂」這種語言,化成無論誰都能懂的語法,呈現出來,便成了我們最重要的課題。


邂逅邦樂(日本傳統音樂)


而「日本傳統音樂」,又是在什麼契機之下,成為兩位演奏家音樂生涯中重要的一部份呢?
宿玶說:「大學時代,我的古箏主修老師──黃俊錫老師,移植了不少日本箏曲給我們演奏,臺南藝大民族音樂院的院長鄭德淵老師,也十分重視日本傳統音樂。那時候對於樂曲獨特風格感到驚訝,原來箏也可以這樣表現,簡單的音型和節奏居然如此精采!這是我對現代日本箏曲的第一印象。不知為什麼,覺得自己特別擅長詮釋由日本箏曲移植成古箏曲的作品,與中國現代作品相比,覺得日本樂曲的某種『氣』跟自己比較接近。後來日本箏生田流.正派邦樂會的大師範-渡邊治子老師到臺南藝大演講與表演,我當時的確嚇到了,沒想到日本箏作品超乎我想像之外,不論音色或是樂曲精采度等。研一的時候,渡邊老師來到南藝來教日本箏,我便決定跟老師上課,而且我發現渡邊老師真的很厲害!我便和老師表示想去日本學習。」


宿玶的回答當中,充滿了對渡邊治子老師的崇拜與感謝之情,而她也的確到日本留學一年,跟隨老師學習日本箏,期間甚至參加 NHK 邦樂選秀會(邦楽オーディション)評定合格、並於東京紀尾井演奏廳開了個人獨奏會。日本一年對她來說,是很特別又重要的經驗。


「台日學習音樂環境呈現很大對比,激勵我對於音樂上的熱情,我最近更深深體會到渡邊老師、宮田老師(筆者註:尺八演奏家宮田耕八先生)和其他多位老師們,如何用生命表達他們對於音樂的堅持與執著。在台灣,總是很早開始讓兒童接受音樂教育,環境非常競爭,因此演奏發育得很早,大家都在就學期間就嶄露頭角,可是出社會之後,可能因為工作繁忙、或是台灣對音樂文化不夠重視,很多優秀的演奏人才就此打住,這點跟日本有很大的不同。」宿玶表示。


穎蓉和宿玶相同,都是在臺南藝大研究所期間,接觸了日本音樂。「臺南藝大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的演奏組有個規定,畢業音樂會當中要有三分之一的時間,演奏非漢族樂器。正好日本尺八老師神崎憲到台灣來教課,我的笛簫老師陳中申便帶著我去找他學尺八。我學尺八之前,聽過尺八的古曲,感覺很難懂,真正開始學習尺八的時候更覺得難。外表雖然跟洞簫長的很像,但樂器本身的構造,吹孔、按孔跟簫完全不同,很難吹出聲音。另外,樂譜完全不同,當時為了要畢業,總得逼自己學會三十分鐘的樂曲。學了三十分鐘的樂曲之後,我才興起了學習尺八的意願,真正發現尺八音樂迷人之處。
       
穎蓉現在跟隨日本作曲家兼尺八演奏家-宮田耕八朗老師學習,在今年同樣獲得了 NHK 邦樂選秀會評定合格,在日本邦樂的世界,這是備受肯定的一項榮譽。現在的她,對於尺八的理解更深了一層:「日本音樂很有意思,演奏和聆聽的感覺不同,唯有實地去吹奏尺八音樂,才能真正進入那個世界,那是用文字和語言表達不出來的,單純聆聽也無法感受的,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世界。


日本邦樂與中國音樂相比較


為了讓聽眾能更快進入邦樂的世界,在此,也向兩位問到了日本邦樂與中國音樂,在風格及詮釋上有何相異或相通。宿玶用一貫的感性口吻,說道:「我沒有自信說得好不好、或說得對不對,但就我演奏的感覺來說,我覺得這兩種音樂是相對的。如果說中國音樂很平穩,那日本音樂就來的比較不平衡感多一點,中國音樂在同樣的旋律中求變,日本音樂則比較有種錯落的美感。中國音樂留白的部份比較多,日本音樂比較有流動感。」


穎蓉舉尺八與中國古琴為例,說明了兩者的相似處:「 是相異處有太多了,很難一一。但若到相似處,我想拿尺八和古琴來舉例尺八流派琴古流,有三十六首『本曲』(筆者註:某流派獨自的曲子),這些本曲的樂譜,只記指法位置,完全不標示節奏,這和古琴音樂有相似之處。吹奏者可以憑藉著自己當下的心理和生理狀態,或延長、或縮短音符,或調整裝飾音的濃淡多寡、樂句間的頓挫。在學習之初,演奏者會先模仿某個範本,熟練後,往往可憑自己的詮釋,使樂曲生新的獨特風貌。」


各位讀者們聆聽日本邦樂時,可用心體會日本音樂的不平衡、錯落、流動感,特別是欣賞尺八的「本曲」時,甚至可藉此窺知演奏者當下的內心世界!


給初接觸邦樂聽眾的建議


最後,「華之和音」的二位,想要在此給讀者們輕鬆接觸日本邦樂的好建議!
穎蓉表示:「 首先,要廣泛的聆聽,聽聽自己喜歡哪種聲音,不論是尺八日本箏三味線或其他等等,然後試著去玩它,發出好的聲音,或許不是那麼容易,但是當你學會了三十分鐘的樂曲以後,你就會慢慢愛上它了。


宿玶:「我的建議是,比起聽,實際來玩樂器真的很重要!唯有碰觸到實體,才會了解日本音樂精神,那是一種『精氣神』三者一體,任一種都不可以少的過程!」
在此也歡迎讀者和「華之和音」兩位演奏家一同玩賞邦樂,體驗真正的「音樂無國界」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